“因为门口的台阶,女儿残疾后基本上没有出过门,我年龄大了,想用轮椅带她出门转转,也没那个能力。”近日,提到女儿的出行问题,孙女士68岁的母亲有些力不从心。家住察右前旗南村的孙女士因病致肢体残疾并伴有智力损伤,常年卧床,生活起居要依靠母亲照料。
市残联了解孙女士的情况后,决定对其进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(以下简称家改)。考虑到改造时不仅要消除残疾人的生活障碍,还要减轻照料者的看护负担,市残联将孙女士家门口的三级台阶改为加装扶手的坡道,并对院内至大门口的地面进行了平整施工。
“除坡道改造、地面平整、卫生间翻修等室外项目,根据孙女士居家卧床的特点,家改方案中还包含防褥疮床垫和电动起床辅助器这样的室内项目,在提高孙女士生活品质的同时,也为其母亲减轻了负担。”市残联维权部主任宝音说。
2024年,市残联以“消除残疾人生活障碍”为出发点,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,全市共计对85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。
为满足残疾家庭的个性化需求,市残联结合残疾人家庭状况和残疾人家庭意愿,坚持“一户一案、一户一策”的原则,与施工方、改造户商定改造方案,实施如手写板、助听器、低位灶台等改造项目,争取做到真正满足残疾人的需求。
在黄先生的家中,智能电动升降晾衣架、电动窗帘以及智能锁等家装设施一应俱全。黄先生仅凭一把小小的遥控器,便能轻松操控这些设备,从而大大增强了他的自理能力。
“这些智能设备提高了他的自理能力,也让我们全家的生活更方便。市残联还为我们改造了卫生间,在里面安装了扶手和高低位水龙头,这下洗澡的问题也解决了。”黄先生的妻子说道。
黄先生是集宁区一名多重残疾人,他在言语和肢体上都存在障碍。在了解到黄先生的情况后,市残联为他提供了全面的无障碍改造服务,包括助行器带轮带凳、智能电动升降晾衣架、上翻扶手、一字扶手、智能锁、电动窗帘、高低位水龙头等。
这样的智能化改造不是个例,去年市残联提升改造标准,在集宁区、丰镇市、察右前旗三个家改示范区内着力推进智能化、电动化改造,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消除残疾人的居家障碍,让残疾人能轻松实现无障碍生活。
“非常感谢市残联的帮助,以后到了夏天再也用不着担心院子里积水,我还能在院子里活动吹吹风!”视力残疾人张先生说。
张先生的情况较为特殊,他居住的平房位于察右前旗黄旗海镇老羊圈村,院子地势较低,地面坑坑洼洼。一到夏天,张先生的院子就会被雨水倒灌,积水无法排出,给张先生本人及家人带来了极大不便。
为解决张先生家的排水问题,市残联多次入户访视,与施工方、残疾人家属一同探讨改造方案,最终确定了利用排水沟来实现院内排水的方案。实施工程人员先是降低了院内地面高度,将院内两口井的高度降至与地面持平,并在院内挖出一条与雨水井相连的排水沟,后又将地面整体抹平,并铺设盲道,安装一字扶手和不锈钢扶手,整理了院内有安全风险隐患的电线年家改工作的基础上,通过向各旗县市区开展培训、组织观摩等方式,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我市家改质量,消除残疾人的居家障碍,用心用爱为残疾人家庭打造无碍生活。”宝音说。(